close
因幡傘舞是流傳於鳥取市横枕(よこまくら)、國府町高岡・美歎(みたに)・麻生等地區的長柄傘舞。
這個獨特的表演藝術形式在1974年被指定為“鳥取縣無形文化財”,舞者通常以6人、8人、10人等複數編列,舞者藉由傘的高低落差,變化出
文字或鶴龜的姿態,超酷的。
舞者手持著綴滿100個鈴鐺、白紙色帶的長柄五彩紙傘,和著歌曲迴轉的勇壯傘之舞,據說源自德川幕府末期,當時因幡發生大旱災,有一位名叫
五郎作的老農夫,三天三夜揮舞著冠笠跳舞祈雨,果然天降甘霖拯救了農作,逃過大饑荒的劫難,但是五郎作也因為過勞死了,村民為了感謝他而
在盂蘭盆節聚集在一起跳起和他一樣手持冠笠跳舞而流傳下來。
在明治時期日清戰爭發生後,許多年輕人都萎靡不振成天賭博,當時國府町的一位山本德次郎從流傳的冠笠舞得到靈感,搭配平日自己所練的劍舞
研究創作出現在所見的因幡傘舞,由於動作豪邁、活潑、勇壯,因此立刻受到年輕人的喜愛,而成為因幡地區特有的表演藝術,鳥取縣有名的傘舞
祭也是由此為基礎演變而來的。
2011年的因幡傘踊舞祭將於08月27日(六)在鳥取市的因幡万葉歴史館「傳承館」開鑼,可免費入場觀賞哦
全站熱搜